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电梯作业安全知识与实操技能
-
《电梯安全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电梯工程技术
适用学时:30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调查报告和我校2016级《电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标准依据电梯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电梯安全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电梯安全与管理》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电梯安全与管理》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电梯专业课,是培养电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梯安全作业和风险分析的能力,为将来的从事电梯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2、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梯结构与原理》《电工电子》《电梯电气技术基础》,后续课程有《电梯安装与维护实训》《专业实习》《电梯工程项目管理》等。
本课程安排在第4期行课,排课方式为:周4学时。
(二)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电梯安全与管理是一门综合的涉及电梯各个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课程。安全即是电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电梯企业质量建设的核心。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设计、生产、选型、安装、使用、维保、维修以及报废都涉及到电梯安全问题;电梯的安装单位、维保单位以及使用单位的日常工作也和电梯安全密不可分。因此,电梯的设计、安装、使用、维保及更新改造等各项工作都设计到安全问题。学生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熟悉各项安全作业规范,是本科的核心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目标
技术知识能力:了解电梯和扶梯有关法律法规、各个安全部件和各项安全作业规范,能检查和纠正不正确的作业情形,不断完善电梯管理工作。。
危险分析能力:能下意识对作业前工作场地进行安全扫描和危险性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事故评判能力:能对电梯一般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撰写清晰事故报告。
安全管理能力:能组织紧急救援演习,处置突发状况。
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共同完成预定任务。
(二)方法能力目标
查阅资料能力:能快速获得学习中急需的知识,能利用专业书籍、标准资料获得帮助信息;
方案选择能力:能根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方案和执行任务方式方法;
灵活应变能力: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更学习方案,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知识衍生能力:能在学习中获得过程性(隐性)知识。
(三)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竖立良好的电梯安全意识,掌握系统的电梯安全作业和电梯安全应用管理的能力;形成严格按照电梯安全作业规范工作的技能;养成时时刻刻注意电梯安全的素质。
三、教学情境设计
该门课程采取教学单元化的教学的形式。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以教学情景(任务、岗位、产品、活动、案例……)为载体,与奥的斯、通力等进行校企合作设计5个典型的任务驱动的学习项目,组织课程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工作情景和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的能力。
表3 教学情景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任务或教学单元或模块)
教学任务
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建议学时
情境一:安全概述
任务1:安全标识
电梯安全概述
1熟悉电梯安全标识
2了解电梯法律法规
3掌握环境作业风险评估方法
讲授、讨论
1
任务2:法律法规
1
任务3:风险评估
2
情境二:使用安全
任务1:安全搭乘
电梯使用安全
1掌握文明正确达成电梯行为
2掌握电梯运行前、中、后电梯安全保护
3对使用事故进行分析
讨论、分析
1
任务2:运行安全
1
任务3:事故分析
2
情境三:设计安全
任务1:机械安全
电梯设计安全
1电梯机械安全装置分析
2电梯电气安全装置分析
3 对设计事故进行分析
讨论、分析
1
任务2:电气安全
1
任务3:事故分析
2
情境四:安装安全
任务1:安全防护
电梯安装安全
1掌握个人安全防护穿戴
2掌握作业时他人安全防护措施
3掌握对各种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及作业规范
4对安装事故进行分析
讨论、分析、实操
1
任务2:作业规范
1
任务3:事故分析
2
情境五:维保安全
任务1:断电上锁
电梯维保安全
1掌握断电上锁作业规范
2 掌握进出轿顶作业规范
3掌握进出底坑作业规范
讲授、实操
2
任务2:进出轿顶
2
任务3:进出底坑
2
情境六:事故处理
任务1:应急救援
电梯事故处理
1 掌握困人救援作业规范
2 掌握电梯应急演练的流程
实操、讨论
2
任务2:火灾地震
2
情境七:自动扶梯安全
任务1:文明乘坐
自动扶梯安全
1掌握自动扶梯安全乘坐要求
2掌握自动扶梯安全装置设置与使用
3 对扶梯事故进行分析
讲授、讨论
1
任务2:安全装置
1
任务3:事故分析
2
四、教学资源要求
(一)教学团队
(1)数量:课程中需要2名教师配合。一名负责理论指导和实操指导、一名负责具体方案实施。
(2)该课程教师应具有较全面的电梯专业知识,具备电梯作业资质。同时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二)教学设备
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 投影仪 幻灯片 办公软件
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 实训电梯 实训扶梯 模型电梯
扩充性教学资料:A0大纸 彩纸 马克笔 安全带 安全帽 安全鞋 工具箱 警戒线 安全围栏等
(三)学习场地要求
为满足实施课程教学,学习场地有如下要求:
(1)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师能至少满足50人同时进行理论课堂和实操课堂的学习。理论课堂应能随意变换座位和组织形式,实操课堂应能保证学生安全并有足够空间观摩和操作。
(2)教室应能提供至少50人的Wifi上网。
五、课程考核
经过本课程的教学并通过课程考核的即可获得本课程的2.5学分。
(一)考核形式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在课程结束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评定由7个情景模式成绩的加权组成。
(二)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理论成绩的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主要以出勤和作业为主,考试方法为考查。
实操的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主要为实操作业为主,考试方法为考查。
六、其它
(一)课程实施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指导,实践也必须有理论作为基础。由于该课程的实操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学生众多,建议学校加大教师投入,能使某些实操环节两名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
(二)教材
《电梯安全和管理》 自编讲义
《电梯基础实训项目》 自编讲义
(三)其它说明
为确保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建议课堂教学不拘形式,灵活多样开展。
该门课程采取教学单元化的教学的形式。要求同学们完成5个典型的任务驱动的学习项目,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的能力。 表 教学任务列表
教学内容(工作任务或教学单元或模块) |
教学任务 |
教学情境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 |
建议学时 |
情境一:安全概述 |
任务1:安全标识 |
电梯安全概述 |
1熟悉电梯安全标识 2了解电梯法律法规 3掌握环境作业风险评估方法 |
讲授、讨论 |
1 |
任务2:法律法规 |
1 |
||||
任务3:风险评估 |
2 |
||||
情境二:使用安全 |
任务1:安全搭乘 |
电梯使用安全 |
1掌握文明正确达成电梯行为 2掌握电梯运行前、中、后电梯安全保护 3对使用事故进行分析 |
讨论、分析 |
1 |
任务2:运行安全 |
1 |
||||
任务3:事故分析 |
2 |
||||
情境三:设计安全 |
任务1:机械安全 |
电梯设计安全 |
1电梯机械安全装置分析 2电梯电气安全装置分析 3 对设计事故进行分析 |
讨论、分析 |
1 |
任务2:电气安全 |
1 |
||||
任务3:事故分析 |
2 |
||||
情境四:安装安全 |
任务1:安全防护 |
电梯安装安全 |
1掌握个人安全防护穿戴 2掌握作业时他人安全防护措施 3掌握对各种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及作业规范 4对安装事故进行分析 |
讨论、分析、实操 |
1 |
任务2:作业规范 |
1 |
||||
任务3:事故分析 |
2 |
||||
情境五:维保安全 |
任务1:断电上锁 |
电梯维保安全 |
1掌握断电上锁作业规范 2 掌握进出轿顶作业规范 3掌握进出底坑作业规范 |
讲授、实操 |
2 |
任务2:进出轿顶 |
2 |
||||
任务3:进出底坑 |
2 |
||||
情境六:事故处理 |
任务1:应急救援 |
电梯事故处理 |
1 掌握困人救援作业规范 2 掌握电梯应急演练的流程 |
实操、讨论 |
2 |
任务2:火灾地震 |
2 |
||||
情境七:自动扶梯安全 |
任务1:文明乘坐 |
自动扶梯安全 |
1掌握自动扶梯安全乘坐要求 2掌握自动扶梯安全装置设置与使用 3 对扶梯事故进行分析 |
讲授、讨论 |
1 |
任务2:安全装置 |
1 |
||||
任务3:事故分析 |
2 |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

主讲教师